總網頁瀏覽量

2013年9月14日 星期六

福斯傳奇 (上)


文章日期:2010-03-17 11:16
福斯傳奇 (上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本文轉載從:U-CAR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http://www.u-car.com.tw/index.asp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撰文/陳帝鴻   
汽車史上第一輛銷售超過2000萬輛的傳奇車款Beetle,是福斯(Volkswagen)汽車。率先在小型車上配備7顆安全氣囊的,是福斯汽車。早在1986年,福斯汽車就開始在VW上配備ABS反鎖死煞車系統。全世界第一家提供乾淨、高性能與低油耗TDI柴油車的車廠,是福斯汽車。

在全球經濟蕭條造成汽車產業寒冬的2008年底,能夠逆勢成長、股價飆漲5倍以上,總市值一度站上2,960億歐元,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品牌的,也是福斯。福斯汽車更在2010年斥資2224億日圓,取得鈴木(Suzuki)19.9%股權,成為鈴木最大股東,集團總銷售量達860萬輛,正式取代豐田(Toyota),成為世界第一大。

在全球經濟蕭條造成汽車產業寒冬的2008年底,Volkswagen一度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品牌;2010年Volkswagen更斥資2224億日圓入主Suzuki,使集團總銷售量達860萬輛。

面對國際間成立百年以上的汽車大廠,成立至今不過73年的VW,如何一再突圍?一個汽車品牌,又如何超越世代,成為經典?由兩個英文字母交疊而成的VW廠徽,又是如何定義一個時代,成為一種生活,形成整個世代的共同記憶呢?

成立至今不過73年的Volkswagen,藉由逐步收購品牌,慢慢朝向全球第一大汽車集團的目標邁進。

從「級距」到「品牌」

早在1904年,德國就有「Volkswagen」(國民車)概念。當時的德國工程師就認為,汽車工業的未來,將奠基於人人都買得起的國民小車之量產。雖然全世界第一輛在生產線上組裝的量產車,是由福特汽車在1908年投產的Model T,但由於汽車在當時仍是高稅率的奢侈品,再加上以當時的機械技術,汽車必需經常進廠維修,使得「國民車」概念,並沒有透過Model T的量產而付諸實現。

到了1920年代,高牌照稅與燃油價格便成為小排氣量之高經濟性國民車的催生劑,再加上當時的造車技術已逐漸成熟,讓長久以來的國民車夢想,有機會付諸實現。

早在1904年,德國便產生所謂「Volkswagen」國民車的概念。衍生至20至30年代之間,「Volkswagen」便成為一個小排氣量、高經濟性的汽車「級距」。

在1930年代的柏林車展,「Volkswagen」已成為車壇亮點,但當時的「Volkswagen」還不是一個「品牌」,而是一個小排氣量、高經濟性的汽車「級距」。包括BMW、M-Benz、Opel、Ford…,都在現場展出適合大量生產製造的小排氣量汽車,並以「國民車」概念作為行銷主軸,使得「國民車」的概念,早在希特勒執政以前,就已經深植於德國人心中。

1933年希特勒執政,當時全球經濟大蕭條,德國的失業問題也相當嚴重。德國政府一方面廣建道路,希望方便國內交通,增加就業機會;二方面則希望德國能製造出連工人階級都有能力擁有的汽車。

金龜車誕生

為了符合希特勒政府對於國民車的標準,保時捷汽車創辦人費迪南‧保時捷博士,便成為打造國民車的最佳人選。
根據希特勒政府的要求,理想中的國民車,必需符合以下五大條件。首先,為適用於正在興建中的高速公路,這輛車必須擁有至少100Km/h的巡航能力,這是過去的小車所無法達到的標準。其次,必需經濟省油,汽油消耗量每100公里不得超過7公升。再者,空間必須足以容納4至5人,希特勒命令,不可以把父母及子女分開來。第四,因為絕大多數民眾都沒有車庫,車輛會經年累月停放在室外,冬天水箱凍結的毛病必須排除,所以氣冷式引擎是唯一選擇。最後,要讓人人都買得起,所以售價必需低於1000馬克。接到這個堅鉅任務的德國汽車製造工會,便指定保時捷汽車創辦人費迪南‧保時捷(Ferdinand Porsche)博士,將這個想法付諸實現。

保時捷博士在28個月後,終於完成三輛原型車,並於1936年10月12日交給德國汽車製造業公會,進行五萬公里晝夜不停駛測試。測試完成後,隨後在斯圖加特(Stuttgart)打造30輛原型車,進行前所未聞的200萬公里測試。經歷各種路況天候,高速公路平均時速98Km/h,鄉間道路平均82.2Km/h,表現相當傑出。

試車成功之後,便在狼堡(Wolfsburg)建立工廠,工廠規模之大,在歐洲前所未見。保時捷博士根據30量原型車而修正的「38系列」,就是在這裡生產。


由費迪南‧保時捷博士所設計的金龜車,便成為德國國民車的濫觴。金龜車不僅符合當初設定的性能標準,也成為一般尋常百姓擁有汽車的新希望。

1940年9月,國民車「38系列」的測試報告指出。這輛車可以輕易地達到102Km/h,每公升汽油可行駛16公里,0~60km/h加速成績為14秒。圓弧形車身更讓風阻系數只有cd值0.47,遠低於同時代汽車的0.7。在70年前以986cc引擎能有這樣表現,舉世無雙。

浴火重生

可惜不久後,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,「38系列」並未真正大規模量產,狼堡工廠也被轉移至軍事用途,專門生產軍中最迫切需要的裝備。希特勒甚至親自下令,將國民車的基本設計,修改成軍用車。從1940年初到戰爭結束,福斯一共製造55000輛軍用車「Type 81 Kübelwagen」,15000輛兩棲車「Schwimmwagen」,以及不計其數的飛機零件、地雷、飛彈…等各式軍備。自1944年起,狼堡便成為盟軍轟炸的目標,戰爭結束時,有三分之二的廠房夷為平地,即使得以倖存的房舍也殘破不堪,由英軍負責接管。

隨著二次大戰爆發,狼堡工廠也暫停金龜車的量產作業,被轉移至軍事用途,專門生產軍中最迫切需要的裝備。包括Type 81 Kübelwagen及Schwimmwagen等軍事車輛,皆在狼堡工廠生產製造。

原本英軍接管工廠的目的,只是希望讓狼堡員工能夠有個可以餬口的工作,不料1945年恢復量產的金龜車開始發揮魔力,訂單紛湧而至,大把鈔票滾滾而來;並在1947年首度外銷荷蘭,成為第一批打入國外市場的金龜車。但當時福斯汽車公司身份未明,它既不是國營事業,也不是英軍的戰利品,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賺來的錢,乾脆把龐大的利潤,投入添置設備及擴建廠房,英軍的管理也讓福斯奠定現代化工廠的良好基礎。

1949年,英軍將福斯汽車的信託權移交給新德國政府,狼堡工廠的實際經營權則交給地方下薩克遜政府,也正式開啟福斯汽車高度成長的黃金時代。

德國最大

也就是在1949年,金龜車橫越浩瀚的大西洋,飄洋過海到了美國,預備向世界進軍,這也是福斯汽車早期全球化的開始。1952年福斯汽車開始在巴西、美國、南非、加拿大設立分公司和生產線。到了1953年,福斯汽車便以年產量296,489輛,以及26.2%市場佔有率,成為德國最大車廠。

二次大戰後,金龜車開啟了外銷全球的腳步,到了1953年,福斯汽車便以年產量296,489輛,以及26.2%市場佔有率,成為德國最大車廠。

到了1960年,福斯汽車成為公開發行股票的上市公司,由德國政府持有20%股權,地方政府下薩克遜持有20%股權,其餘公開讓大眾申購。除狼堡工廠外,福斯同時也在Braunschweig、Nanover、Kassel、Emden以及Salgitter設廠,儼然成為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的經濟奇蹟。金龜車也成為二次大戰後的人們,對德國經濟迅速復甦的共同記憶。1965年以後,福斯汽車又先後接手了Auto Union與NSU兩家汽車製造廠,德國最大的汽車製造集團已逐漸成形。

Allen 於 2010-03-18 18:55:41 回應
原來Tommy 對於車業也是位行家!多才多藝~~~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